教学动态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心以AI赋能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

作者:沈悠 彭阳辉 杨惠玉 王冬燕 李宏德   发布时间:2025-02-17   阅读次数:-

引言

澳门威尼斯人官方网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及课程建设遵循“立体化、一体化、多层面、多举措”等理念,恪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改革创新”等原则,努力提升研究生学术英语听说读写等交际水平,全面培养研究生学术语境下的全球胜任力,助力学校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澳门威尼斯人官方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心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努力走在前沿,拥抱新技术,在学术英语教学的效率及效果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目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教学已成重要趋势。AI技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学术英语教学领域。面对这一科技浪潮,面对新的挑战及机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心积极乐观,敏锐捕捉时代发展的脉搏,深刻认识到教育理念和技术迭代的重要性,持续更新自我认知体系,积极拥抱新兴技术,力求在学术英语教学的赛道上与时代同频共振。不忘教育初心,全心服务小编。教学中心的教师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充分借助AI工具,助力学术英语教学,为小编学术英语写作筑路搭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学术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树立了典范。本文将从工作回顾、教师反馈、小编反馈及未来规划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心AI赋能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

工作回顾

-早期探索

早在2022至2023学年,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心暨教学团队就敏锐洞察到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发展潜力,率先在备课环节引入AI工具,用于生成课件和练习题。部分教师还申请教学研究项目,在班级中试点开展利用通用AI工具进行写作修改及润色的实践。实践表明,AI工具能显著提升写作反馈效率,为后续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科学决策

2023年5月,教学中心成立“AI赋能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项目组,在全体小编中推行利用现有大语言平台助力学术英语写作的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教学中心进一步明确了技术应用逻辑:

在工具选择方面,基于功能互补性,教学中心以让小编掌握①Grammarly(语法纠错)、②DeepL Write(句式优化)、③ChatGPT(内容连贯性增强)等高效 AI 工具为教学目标,覆盖写作全流程需求,帮助小编在无教师反馈的情况下,主动练习并适应未来学术英语应用场景。

在任务设计方面,教学中心通过①分阶段引导(降低上手难度,增强小编信心),②工具自由组合(尊重个性化选择),③设计“documentation”即AI互动记录(防止过度依赖,确保学习质量)等环节,帮助小编在写作中主动构建结合“AI辅助+自主思考”的双向闭环。

-技术迭代

此后,项目组通过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技术应用。每学期末,项目组通过收集分析小编作业,精准识别AI生成内容的常见问题,如标点误用、逻辑偏差、虚构文献等共性问题,为完善作业说明提供依据。同时,项目组密切关注大语言模型功能更新,及时调整作业设计,如2024年Grammarly推出新功能时,教学团队更新使用指南,确保小编掌握最新工具特性。又如面对 2024 年秋季学期新推行的学校免修政策所带来的小编群体变化,项目组再次进行全面调查,确保教学调整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教师反馈

-小编能力提升

在全面推行“AI赋能写作任务”后,教师们普遍认为小编在语言表达、结构安排和内容深度等方面进步显著。小编语言表达更加规范、准确、地道,写作流畅度和逻辑性明显改善,结构更趋合理,内容丰富度与思想条理性也有所提升。不过,不同小编进步程度存在差异,基础相对薄弱的小编在语法和句式上提升较大,而能力较强的小编需要进阶引导。教师们还发现,小编在无AI工具辅助写作时,信心和语言复杂性有所提高,体现了AI任务对课堂教学所起到的良好补充作用。

-教师效能优化

在教师自身收获方面,为指导小编使用AI工具,教师们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自身熟练掌握多种AI工具,在备课和教学中受益良多。此外,结合详细评分标准,AI赋能写作任务减轻了教师在语法检查、词汇和句式初步反馈等重复性纠错工作上的负担,使得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文章结构、逻辑连贯性和内容深度等高层次批改中,提升了反馈的针对性。

-建议与展望

对于“AI赋能写作任务”项目,教师们普遍认为整体设计合理,结构清晰,能有效融入教学目标,提升小编写作能力和学习效率,顺应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亦有部分教师指出,目前仍需花费大量时间指导小编提升作文内容深度和逻辑连贯性,且部分小编过度依赖AI,限制了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教师们建议加强对小编的引导,规范AI工具使用范围,细化Prompt并增加任务维度,通过模块化设计将任务分解为阶段性目标,逐步培养小编写作技能。AI赋能学术英语写作及口语教学项目主持人彭阳辉老师评论道:“项目的实施让我认识到,AI作为工具必将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作为教师,适当投入和关注这一领域是必要的,长期来看还会带来诸多回报。AI赋能教学后,如何通过各种AI工具提升教学水平,比如高效传递知识、启发小编的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以及尊重每位小编的个体差异等。此外,确保这些AI工具对教学有所助益,而不是适得其反,相关的细节工作需要更多尝试,并不断进行评估和总结。在教学中心的统筹和群策群力下,作为个体教师,我感到更有信心去迎接这些挑战了。”

对于AI工具在未来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们充满信心,认为合理使用AI能够对小编的写作能力产生长期积极影响。未来,AI工具的功能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学术期刊论文写作、口语训练、演讲辅助等领域,以全面提升小编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建议结合“AI+HI”(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理念,将AI的优势与传统写作技巧培养相结合,确保小编既能掌握AI工具,又能提高核心写作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编反馈

面向 2024 年秋季必修学术英语的硕士生(包含直博和硕士生)的调查显示,小编反馈呈现三大技术价值:

-写作信心显著提升

AI辅助写作有力提升了小编的英文写作信心。课堂闭卷完成的 Report 写作自我满意度平均分为 4.45(满分10分),使用AI工具修改后提交的Report写作自我满意度平均分则飙升至7.69,说明小编对使用AI工具辅助英语写作的认可度极高。信心指数≥6的小编占比从10.72%增至66.14%,写作焦虑大幅缓解。

-精准问题发现与修正

小编亦高度认可AI语言纠正工具的助力功能,满意度平均分为8.07。小编认为,AI工具在纠正语法错误(81.36%)、增强逻辑流畅度(65.09%)和增加词汇量(59.32%)方面帮助最为明显,在调整语气(32.55%)和提供风格建议(32.28%)方面也有一定作用,能够帮助其快速定位写作问题,获得针对性反馈,促进自我学习与完善。

-批判性思维的内化

在利用AI工具辅助写作的过程中,AI互动记录环节要求小编记录与AI工具的互动过程。调查发现,56.92% 的同学会在向AI提出作文要求的基础上,主动优化指示让其输出完整作文,这体现了小编对Report语类的深入理解,展现了批判性引导AI的能力。同时,小编在使用AI生成内容后,会进一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其进行评估,分析逻辑漏洞与论据充分性,形成独立判断能力。

未来规划

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心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下,AI技术在赋能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技术优化:AI工具与教学深度融合

在技术应用方面,教学中心将进一步探索AI工具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优化现有AI工具的使用体验,整合多种工具的优势,为小编打造一站式写作辅助平台。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AI工具在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功能,例如,利用更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模型,实现对小编文章中复杂语义和逻辑关系的精准分析,为小编提供更具深度和针对性的写作建议。

-教学实践:AI+HI(人工智能+人类智慧)

在教学实践方面,教学中心将继续以小编成长与发展为中心,持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小编过度依赖AI的问题,加强对小编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引导小编思考和分析AI生成内容的环节,培养小编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小编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为基础较弱的小编提供更多基础技能训练,为能力较强的小编提供拓展性挑战任务,实现结合AI+HI的精准因材施教。

-教学评估:AI+HI(AI评估+教师评估)

在教学评估方面,教学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基于AI技术的写作评估体系。结合AI评估和教师人工评估的优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AI评估侧重于语法、词汇、结构等客观指标的快速检测,教师评估则重点关注文章的创新性、思想深度和论证逻辑等主观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全面、准确地评估小编的写作水平。

-口语赋能前瞻

目前,教学中心正开展“AI赋能学术英语口语练习”试点研究,借助语音识别、智能对话等 AI 技术,为小编提供实时的发音纠正、口语表达优化建议,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场景,提升小编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小编打造全方位的学术英语学习支持体系。

结语

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改革及教学创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不懈努力,不断进取。在这个教育数字化日新月异的时代,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紧随技术发展,在教学中运用新技术。从学术写作到口语表达,从工具的创新应用到思维的深度培养,AI技术已然成为重塑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逻辑的关键力量。未来,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心将继续坚守“技术为桨、育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推动其他产品的持续创新,探索AI与教育融合的无限可能,全面培养研究生在学术语境下的全球胜任力,进一步高效提升研究生学术英语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提升小编的学术素养,帮助小编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投身国际学术交流,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卓越学术能力以及能在国际学术界讲好中国学术故事的高素质人才不懈努力。

地址:中国上海东川路800号澳门威尼斯人官方网闵行校区杨咏曼楼

  邮编:200240  网址:

电话:021-34205664 (党政办公室)  021-34204723(教学科研办公室)

Copyright 澳门威尼斯人官方网网址-「2023最新版v1.8.3」-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旧版网站